找到相关内容6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前期诸帝佛道政策的沿革及其原因(1)

    六二五),高祖确定老先次孔,末后释宗的三教次序(注释: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。),也证实了这点。  武德九年(六二六),高祖同时沙汰佛道,表明先道后佛政策受到当时客观形势的制约,即两教必须为巩固唐政权...第五三八页。)。此诏一出,立即引起僧尼的激烈反对。僧智实不服此理,遭到太宗杖打(注释: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。)。法琳为此特撰《辩正论》,冀太宗醒悟,收回成命。道士秦世英指控他谤毁皇帝,据《法琳别传》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050017.html
  • 唐开元前潮州(海阳)佛寺窥探

    。咸可奖劝诒训垂范。山谷闲远含灵韫异。幽隐所好。仙圣攸居。学道之人趣向者广。石泉栖息岩薮去来。形骸所待有须资给。其五岳及诸州名山之下。各置僧寺一所并田庄。(《辩正论》卷三“十代奉佛上篇”、道宣《古今佛道论衡》 )  唐亦承隋朝,于各州设置同一寺名的官寺,使国家的仪式与佛寺发生关连,中国官寺之制可谓滥觴于此:  (武周)天授元年(690)九月二十九日,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,至开元二十六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170756.html
  • 从《历代三宝记》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(2)

    肯定了佛教“道”之历史性问题与佛教的兴毁有密切关系,这 和本文的论点并没有出入。(注32)道宣,《古今佛道论衡》,大正52,甲/367C-370A;道宣, 《续高僧传》,大正...民国66年),页57。(注56)《古今佛道论衡》,大正52,甲/369B-C;智升,《续集古今 佛道论衡》,大正52,页397C-398A。(注57)孔子的生辰至宋代始有异说,此前均据《史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5251620.html
  • 佛教史学的形成与发展

    史传)435部、2476卷。其中,流传至今的佛教史籍,为数甚多。经常为史学研究参考者,大致著于纂集部、传记部和目录部。  一、纂集部  这一类的史籍,主要有道宣《广弘明集》、《古今佛道论衡》,道世《...弘明集》30卷、《续高僧传》30卷、《古今佛道论衡》4卷以及《大唐内典录》10卷、《释迦氏谱》1卷、《释迦方志》2卷等,可谓唐代一位佛教史学大家。  《广弘明集》虽为南朝梁僧祐《弘明集》续篇,但体例又不...

    谢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464484.html
  • 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——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

    云罗綺席,天子下诏曰:‘老教孔教,此土先宗,释教后兴,宜从客礼。令老先、次孔、末后释宗。’当尔之时,相顾无色。”[4] 卷24《释慧乘传》,又参见《唐文拾遗》卷1P10373和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。...法师一番解释,二人关系稍有和解,但毕竟不如以往。显庆三年(658)正月回到长安以后,七月便让其移居西明寺,原因何在?不得而知。但据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丁中,关于大慈恩寺僧义褒的事迹有如下的一段记载:义褒...

    王洪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5368774.html
  • 略辩南山律之戒体论

    651)撰成《释迦方志》二卷。显庆五年(660)撰成《佛化东渐图赞》一卷(今佚)。其时佛道二教论诤甚炽,他于龙朔元年(661)撰成《古今佛道论衡》三卷,麟德元年(664)又撰成一卷,合为四卷。同年...传》十卷(今佚,一说已附入于现行的《续高僧传》内)、《法门文记》若干卷(今佚)等,可见他的致力范围极为广博。其中《续高僧传》、《释迦方志》、《古今佛道论衡》、《大唐内典录》和《广弘明集》等,均为佛教...

    照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641534.html
  • 道教与密宗——兼及印度文化和文学中的艳欲主义

    三万馈军,及弓刀宝缨络,迦没路国献异物,并上地图请老子像。”  三,关于翻译《道德经》为梵文的事,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:“贞观廿一年,西域使李义表还奏称,东天竺童子王所未有佛法,外道...译法时,也引征了《古今佛道论衡》中的资料:唐代初年,印度方面想得到《道德经》的梵文译本,玄奘奉敕,精心琢磨,将至关重要的“道”字译为梵文“末伽”,但与玄奘一起工作的道士则不以为然,执意认为应译为“...

    石海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442363.html
  • 《唐高僧传》新证

    交。及西明寺建成,应诏充任上座。玄奘从西域取经回国后,又随从参与译经。著作见存的尚有…《释迦方志》、《古今佛道论衡》、《广弘明集》、《神州三宝感通录》、《释迦氏谱》、《四分律删补随机...,唐有明瞻、慧乘、智实、法琳、慧藏等。此科的性质与道宣的另一部著作《古今佛道论衡)是相同的。   《唐高僧传》征采周富,叙载详瞻,笔力纵放,词句绮丽,居诸部僧人总传之首。   作者在书末的后语中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463804.html
  • 论玄奘精神

    玄奘应印度童子王之请把它译成了梵文。据《古今佛道论衡》记载:在翻译《道德经》时,道士蔡晁、成英等出于宗派的偏见,力图将《道德经》的思想融会佛教的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的思想,但遭到了玄奘的拒绝,玄奘说:“佛道两教其致天殊,安用佛言用通道义?”又说:“观老治身治国之文,文词具矣。”他在印度戒日王主持的辩论大会上取得胜利后,马上取消和宽恕了外道顺世论者在辩论前所作的卖身等种种誓言。在玄奘生活的唐初和印度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5438925.html
  • 玄奘法师的译经事业

    ⑥见《续高传[卷四]玄奘传》。  ⑦见唐道宣:《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。 ...出《佛地经》一卷。接着复出代表那烂陀寺瑜伽学说,总结了发挥大觉地所依、所摄、所行境界诸义的《佛地经论》七卷。瑜伽学着重践行,特出弥勒菩萨菩萨诸学处而成的《菩萨戒本》及《菩萨戒羯磨文》各一卷,以示大乘...

    游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1040031.html